公元前260年,秦赵两国为争夺太行山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——上党,爆发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。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军占据了上党,掌握了地理优势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,而赵国的上卿廉颇率兵驻守长平,试图抵御秦军的进攻。
两军刚一接触,赵军便遭遇重大挫折。起初,赵军发现秦军派出的斥候,成功击杀了几名敌军斥候,但随后秦军的斥候反击,斩杀了赵军的一名裨将——茄。紧接着,在正面激战中,秦军在王龁指挥下攻破赵军防线,攻占了二鄣城,并斩杀了赵军四名都尉,令赵军士气大受打击。
战报迅速传回赵国都城邯郸,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大为焦急。赵孝成王刚即位不过三年,眼见韩国主动将上党十七城拱手送给赵国,这块地理位置极为关键的战略重地,赵王被眼前的利益深深吸引。加之战国四君子之一、平原君赵胜也极力支持接收上党,赵王心中暗自盘算。
赵王虽然精明,却也心存疑虑,曾问赵胜:“若秦国派白起来攻打怎么办?”赵胜信心满满地回答:“白起虽擅长野战,但守城之事仍可依靠廉颇,廉颇的防守能力毋庸置疑。”有了这样的保证,赵王最终决定接收上党地区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赵王寄望甚高的廉颇开局便连遭败绩。裨将被秦军斥候杀死,四名都尉惨遭斩杀……赵孝成王愤怒难平,打算亲自御驾亲征,于是召集群臣商讨对策。此时,一位名叫楼昌的大臣提出:“御驾亲征无济于事,不如派使者前往秦国议和。”另一位大臣虞卿则坚决反对:“楼昌主张议和,是因他认为我军必败。但秦国的战略目标是灭赵,秦人岂会轻易答应?若真要和谈,应该联合楚魏两国,这样秦国才会有所顾忌。”
然而,赵王并未采纳虞卿的建议,而是听从楼昌之言,派郑朱前往秦国求和。郑朱抵达秦国后,秦丞相范雎大喜过望,热情款待郑朱,并将这求和消息大肆宣扬,传遍天下。
赵王听闻此事,便质问虞卿:“范雎如此盛情招待我方使者,难道你还怀疑秦国不和谈?”虞卿坦言:“大王,您求和的希望渺茫。范雎将此事广泛传播,只是迷惑魏楚两国,让他们误以为赵秦局势缓和,不必出兵相救。秦国见各国不准备救赵,便坚定灭赵决心,根本无意和谈。”
果不其然,秦国表面高调宣传求和,实则没有丝毫和谈意愿。与此同时,魏楚等国误信赵国已议和,无意增兵援赵。秦国老谋深算,趁机以离间计收买赵王亲信,称秦军唯一忌惮的是阏与麾下击败秦军的赵奢父子,完全不惧闭门不出、不敢作战的廉颇。
年轻的赵孝成王原本热衷亲征,想要击败秦军夺回上党。看到廉颇屡战屡败,竟被逼得闭门不出,赵王颜面尽失,最终轻信谗言,用新手赵括替代老将廉颇,导致赵军士气大降。
后续发展众所周知,秦国秘密派遣名将白起,在长平严阵以待,教导赵括如何应战,最终酿成惨败。
事实上,长平之战的结局早在战场之外就已注定。赵孝成王贪图韩国主动送上的上党地区利益,中了韩国“祸水北引”的计策,自以为轻松占据战略要地。随后又未能洞察秦国统一六国的战略意图,误以为双方可以和平共处,显示出对秦国真正战略的无知。
赵王在战争与和平间摇摆不定,时而热血冲动想亲征,时而听信楼昌议和建议,断然忽视虞卿的忠言良策。更甚者,赵王还特意挑衅虞卿,质问为何秦国会大肆宣传求和使者来访。最终,赵王受秦国离间计蛊惑,轻率更换将领,导致军事大乱。
《孙子兵法》中说得好: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败。”赵国在长平之战的庙算上惨败,无论是战略目标的模糊,还是决心不足,都暴露无遗。赵国被秦国玩弄于股掌,外交失策,准备不足,导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。
战争是国与国之间最后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的手段,一步错便满盘皆输。赵国贪图眼前利益,忽视风险;战时犹豫不决,外交混乱;战中更换主帅,这一切因素共同导致了长平惨败。纵使时光流转,这场战役对现代战争和决策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。
最后,再次回顾《孙子兵法》开篇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