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人生像一条被照亮的路,现在我想成为掌灯人。”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院2022级学生刘育辛这样定义自己的成长。这位戴着人工耳蜗、先天性耳聋的姑娘,刚刚获得“泰隆之星”资助,即将作为该校首位跨国研学的听障学子赴日交流。她还有一个重要身份,是“益耳——聆心启航听障青年就业服务一站式平台”的创始人。
“未来的他们怎么办?”
2023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志愿者招募的面试经历,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刘育辛心中。这场全英文提问的小组群面,让首次参与正式求职的她遭受强烈冲击:“听力障碍与语言组织能力的不足,使我在群体竞争中倍感无力。”落选的失落尚未消散,一个更深层次的忧虑涌上心头:她想起高中检测听力设备时,遇见的那位母亲和她13岁的听障儿子——孩子仅能说简单词汇,生活需依赖家人。“那一刻我领悟到,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障碍,更是认知的鸿沟。”这位佩戴人工耳蜗的姑娘开始思索:如何将人工耳蜗接收到的声音,转化为推动群体进步的动力?
“让听障群体平等就业!”怀揣着这个想法,刘育辛邀上好友徐佳丽组建了团队。金融科技、计算机、人力资源管理……不同专业的伙伴汇聚在一起,从零开始。“起初连开发平台需要哪些技术都一无所知,”刘育辛坦言,“大家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学习。”技术壁垒曾是他们最大的“绊脚石”,初创期的艰难历历在目,连学弟都打趣说“做好了能当作毕业论文”。
平台成为连接听障群体的暖心桥
历经数月的探索,“益耳”平台初现雏形,“小程序+网站+公众号”三端联动,整合了“益耳智库”“职前引航”及“个性化咨询服务”三大功能,直击传统服务信息滞后、资源分散、匹配低效等痛点。
出人意料的是,在最初的实际运营中,技术相对简单的微信公众号,却成为用户最为活跃的平台。“小程序和网站的承载能力有限,而公众号便捷的传播属性,使其成为听障朋友获取资讯、倾诉需求的首选。”刘育辛解释道。团队依照官方教程迅速搭建起公众号,一篇篇实用的就业指南文章被推送出去,后台的留言咨询也逐渐增多。“用户能够直接阅读,还能留言互动,沟通成本最低。”相比之下,依托阿里云服务器的网站搭建耗费了半个月时间,而兼具前后端开发的小程序,仅调试手语翻译功能就反复打磨了三个月。
平台虽尚显稚嫩,却已反响不断。一位佩戴助听器的同校学妹,在参加平台的听障大学生互助活动后,逐渐敞开心扉。“她倾诉迷茫后心态明显好转,后来常与我们探讨未来。”刘育辛说道。更让团队惊喜的是,不少有工作经验的听障人士通过线上渠道主动联系,“反而是他们用宝贵的职场经验,协助我们完善平台功能。”
改变,正在发生
“平台最珍贵的收获,是悄然改变了几家企业对听障人士的看法。”刘育辛提及,曾有企业通过平台了解到听障群体的职业潜力后,主动调整了招聘流程中的沟通方式。这印证了残联工作人员的那句感慨:“听障人士若想改变,唯有自己帮助自己,内心强大才能实现目标,不能只依靠他人的善意帮扶——自己若‘躺平摆烂’,终究无法真正独立。”
秉持这一理念,“益耳”平台通过“资源整合+定向支持”模式,已为300余名听障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。团队在实践中明确了方向:不仅要成为信息平台,更要激发听障青年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,“当一位受助者通过手语翻译告诉我们‘找到了人生方向’时,我们深切体会到,公益并非单向给予,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共鸣。”
赴日研学在即,刘育辛的行程表上有一项特殊任务:考察日本高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经验,为建立残障青年国际交流档案做准备。“‘益耳’一定会发展下去!”她目光坚定,“我正在系统学习编程与人工智能,期望用技术让平台更加完善。公益这条路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,我会一直走下去。”
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